心中懊,是上焦之热不除。人身阴阳之气,互为之根,而又以阳为主,故阳脉微则阴脉亦弱。
故其汗从腰以下不得汗,欲小便不得,反呕,欲失溲。阴气前绝,阳气后竭者,其人死,身五脏相生,一藏受灾,四藏不救;阴阳相须,彼气先绝,此气不存。
”前条病在骨髓,故着而不移;此病在经络,故寒热反复。阳明病,脉迟,微汗出,不恶寒者,其身必重,短气腹满而喘。
受病后,便不大便,胃家实也。此方专为燥屎而设,故芒硝分两多于大承气。
心中不烦而心下温,腹中不痛而胸中痛,是上焦因极吐而伤矣。无大热,指表言,见微热犹在;背微恶寒,见恶寒将罢。
起卧不安,是心移热于胃,与反复颠倒之虚烦不同。仍以中暑名之者,以其人阴气素虚,因小有劳,身即发热,内热更炽,见其开口以出之板齿枯燥,故知其本乎中暑耳。